科技领域的竞争从未停歇,稀土与芯片行业的发展轨迹,深刻揭示着掌握核心技术、建立产业优势的重要性。而这其中蕴含的逻辑,同样适用于正在崛起的随身 WIFI 领域。
原本稀土资源在全球分布广泛,美国、印度等地都蕴藏着大量稀土矿,它并非中国所独有。然而,中国凭借对稀土技术的深耕、庞大的产能以及显著的成本优势,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。当中国拥有 88% 的稀土精炼产能时,便稳稳掌控了这个市场的话语权。随着时间流逝,中国的稀土优势愈发稳固,其他国家的稀土技术与产能却逐渐荒废。即便后续有国家试图恢复稀土产能,由于缺乏规模效益,成本居高不下,难以在商业竞争中立足。
这一竞争逻辑在半导体产业同样得到验证。美国凭借先发优势,在半导体行业建立起绝对领先地位,芯片也因此成为其科技战的 “利器”。如果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没有迎难而上、奋力突破,芯片将永远是悬在头顶的 “达摩克利斯之剑”。所幸,中国从成熟制程技术起步,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产能优势与成本优势,在半导体产业的阶梯上稳步攀登。截至 2024 年,中国在成熟制程市场已占据全球约 34% 的份额,且这一数字仍在持续攀升。规模效应带来的成本优势,让中国半导体产业未来可期。尽管中国半导体成熟产能未必能像稀土产能那样占据极高比例,但获取全球最大份额、确保产能与成本优势,已成为必然趋势。
在分立器件应用广泛的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等领域,尽管国际巨头曾长期占据领先地位,但中国半导体企业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,市场格局呈现此消彼长之势。2023 年,前两大国际巨头市场份额下滑,而中国安世半导体作为分立器件全球第三,增幅达 30%,株洲中车等国内企业更是实现 59% 的增长。到了 2024 年,部分国际龙头企业分立器件业务下滑超 20%,安世半导体却持续增长,稳固了全球第三的地位。不仅如此,消费电子的 CIS、SOC 等领域,以及部分半导体设备、材料行业,都呈现出类似的增长态势。可以预见,中国成熟芯片即便无法像稀土那样绝对主导市场,也必将形成一边倒的优势。
在新技术领域,只要不依赖先进设备,中国企业也正在逐步掌握主导权。以碳化硅行业为例,这是中国企业与国际企业基本同步发展的产业。尽管国际企业发展历程更长,但该行业近年来才正式起步。随着中国企业奋起直追,如今国际企业在碳化硅衬底和外延领域几乎整体退出。曾经的行业龙头 —— 美国碳化硅芯片制造商 Wolfspeed,2021 年市值高达 165 亿美元,如今却深陷债务泥潭,毛利率跌至 10%,现金储备仅能维持 5 个季度,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。其退出后,碳化硅的衬底与外延市场几乎成为中国企业的主场。
回望随身 WIFI 的发展,其崛起之路同样充满挑战与机遇。过去,随身 WIFI 市场被国外技术和品牌占据主导,核心芯片、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长期依赖进口。但随着中国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随身 WIFI 领域也迎来了变革。中国企业从优化用户体验入手,不断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、信号强度和连接稳定性。在芯片研发上,国内企业积极探索,逐步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降低对进口芯片的依赖,构建起自身的成本优势。
从稀土到芯片,再到随身 WIFI,中国科技产业的发展路径一脉相承。在未来,随身 WIFI 有望像稀土和半导体产业一样,凭借技术创新与规模优势,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地位。随着 5G、6G 技术的发展,随身 WIFI 的功能将不再局限于简单的网络共享。它可能成为万物互联的核心枢纽,连接智能家居、智能穿戴设备、自动驾驶汽车等,实现多设备间的高效数据传输与协同工作。在工业领域,随身 WIFI 将助力构建智能工厂,为设备监控、远程运维等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支持。同时,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入,随身 WIFI 能够根据用户使用场景和需求,智能优化网络配置,提供个性化的网络服务。
当中国随身 WIFI 企业建立起技术和产能优势,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将不断增强。或许在不久的将来,中国的随身 WIFI 产品将遍布全球,成为 “中国智造” 的又一张闪亮名片,主导随身 WIFI 行业的标准制定与技术发展,让世界见证中国科技的力量。